大唐极品闲人 第二十三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4/7)
重要?
如果是让杜睿自己来回答,他会说爱人比爱天下重要,因为纵使得到了天下那又如何,纵使拥有无数的财富、无数的奴仆、无数的美女,没有了相知相许的爱人、朋友的陪伴、分享,心里也必然会十分空虚、寂寞无比,悔不当初,恨不得时间能倒流。
人活在那种地方,想赢,就要付出相等的代价。所以需要背弃一切阻碍自己成功的障碍,或许是最亲爱的亲人,或许是真心的朋友,或许是最爱的爱人,更或许是自己一生的快乐。若有太多的放不下,只会造成拿不起最重的天下。
其实,立于万人之巅者,想必其心亦如莲子吧!
就像李承乾临死之时紧紧的攥着杜睿的手,放下一个帝王的尊严,请求他的原谅,原谅他过往的种种。
坐拥天下,但李承乾付出的确实曾经真挚的友情,杜睿相信,如果再给李承乾一次机会,或许他会放弃与位于万人之巅的缘,但是却也无悔!
帝王之家,帝王之术,实在让人太累!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天潢贵胄,寿年不永,谁能说这不是生于帝王之家的悲剧!
杜睿不曾生在帝王家,这是他的幸运,所以他才能对一切都淡然处之,平生所求唯有zìyou与自在,笑揽风月,卧看红尘,游大江南北,交天下英雄,岂不自在?
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看不穿呢?
一张皇位,牵动万人心房,挣来抢去,你死我活,泯灭人xìng,灭绝人伦,胜利者如何,失败者又如何?
无论是谁,只不过觉悟的时间早晚罢了,到头来都要化成一句话一一只恨生在帝王家!
满清一朝,九子夺嫡那段历史,杜睿纵然瞧不上那些通古斯野人,却也在每次看过《清史稿》之后,特别是康熙朝的那段夺嫡历史,都会感觉铺天盖地的心痛侵袭而来,痛得让人快要窒息,其实已经知道结局了,为什么每次看到康熙的诸多皇子他们的争斗,他们的无奈,总是这么心疼呢。
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很苦。皇宫就像一个黄金的鸟笼,给了人权利和富贵,却锁住了他们的亲情,zìyou,还有真爱。
在穷苦之人羡慕他们富贵的时候,他们或许更羡慕穷苦之人一家人坐在一起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
可怜身在帝王家,如果给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或许会选择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平凡但快乐美满的一生。
杜睿看《三国演义》,感触最甚的就是第118回:“北地王刘谌闻知,怒气冲天,乃带剑入宫。其妻崔夫人问曰:“大王今rì颜sè异常,何也?”谌曰:“魏兵将近,父皇已纳降款,明rì君巨出降,社稷从此殄灭。吾yù先死以见先帝于地下,不屈膝于他人也!”崔夫人曰:“贤哉!贤哉!得其死矣!妾请先死,王死未迟。”谌曰:“汝何死耶?”崔夫人曰:“王死父,妾死夫:其义同也。夫亡妻死,何必问焉!”言讫,触柱而死。谌乃自杀其三子,并割妻头,提至昭烈庙中,伏地哭曰:“臣羞见基业弃于他人,故先杀妻子,以绝挂念,后将一命报祖!祖如有灵,知孙之心!”大哭一场,眼中流血,自刎而死。”
《三国志》的记载略有不同。“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可见,不是刘谌老婆有高风亮节,先丈夫之死而死,而是被丈夫活活砍死。自然,《三国演义》的这种改动,有特定的原因。三国时代,烈女节妇并不是中国妇女的楷模和理想。刘谌老婆大概觉悟也没有高到要为夫死节的程度。
到了宋朝,朱熹之流,提倡理学,搞什么“存天理灭人yù”,给妇女们天天灌输的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陈词烂调,《三国演义》的作者们,看来也是理学的热心跟屁虫,把臣为君死节,妻为夫死节看得无比高尚。
jīng心杜撰的孙尚香为刘备跳江死节的情节,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而这个刘谌老婆死节的情节,也寄托着作者的所谓烈女殉夫的理想。《三国演义》作者思想的落后xìng腐朽xìng,于此可见一斑。
实质上,这个刘谌是个无趣透顶的人。你要为社稷江山死节,自己去死可以了,何必拉着老婆孩子垫背。他玩得起,输不起,比起他爹阿斗来,更等而下之。说江山社稷是神授的,说你刘家有坐江山的天意,那不过是从刘邦到刘备的一帮无耻之人编出来哄老百姓的屁话,老百姓不知真相,信以为真,情有可缘,你自己也相信了不成?对于江山到底是神授的,天意安排的,还是通过武力血腥征服抢夺的,别人不知道,你作为皇家公子,难道不知道?如果明白这些,就大不必为失去江山想不开,因为你失去的,不过是从别人手中抢来的东西。你既可以从别人手中夺来,别人也可以从你手中抢走。
皇帝宝座也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公平合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如果是让杜睿自己来回答,他会说爱人比爱天下重要,因为纵使得到了天下那又如何,纵使拥有无数的财富、无数的奴仆、无数的美女,没有了相知相许的爱人、朋友的陪伴、分享,心里也必然会十分空虚、寂寞无比,悔不当初,恨不得时间能倒流。
人活在那种地方,想赢,就要付出相等的代价。所以需要背弃一切阻碍自己成功的障碍,或许是最亲爱的亲人,或许是真心的朋友,或许是最爱的爱人,更或许是自己一生的快乐。若有太多的放不下,只会造成拿不起最重的天下。
其实,立于万人之巅者,想必其心亦如莲子吧!
就像李承乾临死之时紧紧的攥着杜睿的手,放下一个帝王的尊严,请求他的原谅,原谅他过往的种种。
坐拥天下,但李承乾付出的确实曾经真挚的友情,杜睿相信,如果再给李承乾一次机会,或许他会放弃与位于万人之巅的缘,但是却也无悔!
帝王之家,帝王之术,实在让人太累!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天潢贵胄,寿年不永,谁能说这不是生于帝王之家的悲剧!
杜睿不曾生在帝王家,这是他的幸运,所以他才能对一切都淡然处之,平生所求唯有zìyou与自在,笑揽风月,卧看红尘,游大江南北,交天下英雄,岂不自在?
可是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看不穿呢?
一张皇位,牵动万人心房,挣来抢去,你死我活,泯灭人xìng,灭绝人伦,胜利者如何,失败者又如何?
无论是谁,只不过觉悟的时间早晚罢了,到头来都要化成一句话一一只恨生在帝王家!
满清一朝,九子夺嫡那段历史,杜睿纵然瞧不上那些通古斯野人,却也在每次看过《清史稿》之后,特别是康熙朝的那段夺嫡历史,都会感觉铺天盖地的心痛侵袭而来,痛得让人快要窒息,其实已经知道结局了,为什么每次看到康熙的诸多皇子他们的争斗,他们的无奈,总是这么心疼呢。
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很苦。皇宫就像一个黄金的鸟笼,给了人权利和富贵,却锁住了他们的亲情,zìyou,还有真爱。
在穷苦之人羡慕他们富贵的时候,他们或许更羡慕穷苦之人一家人坐在一起即使是粗茶淡饭也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
可怜身在帝王家,如果给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或许会选择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平凡但快乐美满的一生。
杜睿看《三国演义》,感触最甚的就是第118回:“北地王刘谌闻知,怒气冲天,乃带剑入宫。其妻崔夫人问曰:“大王今rì颜sè异常,何也?”谌曰:“魏兵将近,父皇已纳降款,明rì君巨出降,社稷从此殄灭。吾yù先死以见先帝于地下,不屈膝于他人也!”崔夫人曰:“贤哉!贤哉!得其死矣!妾请先死,王死未迟。”谌曰:“汝何死耶?”崔夫人曰:“王死父,妾死夫:其义同也。夫亡妻死,何必问焉!”言讫,触柱而死。谌乃自杀其三子,并割妻头,提至昭烈庙中,伏地哭曰:“臣羞见基业弃于他人,故先杀妻子,以绝挂念,后将一命报祖!祖如有灵,知孙之心!”大哭一场,眼中流血,自刎而死。”
《三国志》的记载略有不同。“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可见,不是刘谌老婆有高风亮节,先丈夫之死而死,而是被丈夫活活砍死。自然,《三国演义》的这种改动,有特定的原因。三国时代,烈女节妇并不是中国妇女的楷模和理想。刘谌老婆大概觉悟也没有高到要为夫死节的程度。
到了宋朝,朱熹之流,提倡理学,搞什么“存天理灭人yù”,给妇女们天天灌输的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陈词烂调,《三国演义》的作者们,看来也是理学的热心跟屁虫,把臣为君死节,妻为夫死节看得无比高尚。
jīng心杜撰的孙尚香为刘备跳江死节的情节,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而这个刘谌老婆死节的情节,也寄托着作者的所谓烈女殉夫的理想。《三国演义》作者思想的落后xìng腐朽xìng,于此可见一斑。
实质上,这个刘谌是个无趣透顶的人。你要为社稷江山死节,自己去死可以了,何必拉着老婆孩子垫背。他玩得起,输不起,比起他爹阿斗来,更等而下之。说江山社稷是神授的,说你刘家有坐江山的天意,那不过是从刘邦到刘备的一帮无耻之人编出来哄老百姓的屁话,老百姓不知真相,信以为真,情有可缘,你自己也相信了不成?对于江山到底是神授的,天意安排的,还是通过武力血腥征服抢夺的,别人不知道,你作为皇家公子,难道不知道?如果明白这些,就大不必为失去江山想不开,因为你失去的,不过是从别人手中抢来的东西。你既可以从别人手中夺来,别人也可以从你手中抢走。
皇帝宝座也是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公平合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