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极品闲人 第三十一章 高句丽来人(2/3)
与高句丽的战争,也严重的消弱了高句丽的国力,阻止了其泛滥崛起的势头。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边塞蛮夷,居然也狂妄的向中原王朝不断的挑衅,胜了就狂妄无边,败了就屈膝请降,这么一个无耻之极的民族,居然也蹦蹦哒哒的延续了数百年,也真是历史的讽刺。
高句丽的终结,便是在大唐年间,最早贞观朝末期,太宗打着“为中国报子弟之仇”的旗号,于贞观十七年大举讨伐高句丽。
起因便是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四十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与大唐的通路。太宗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的言辞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次年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句丽。
十九年二月,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斩俘两万余人。
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太宗击败,余众归降,高句丽举国震恐。
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句丽的预期目的。
然此次太宗征讨高句丽,攻占辽东等十城,获七万余户,斩杀高丽兵四万余人,唐军阵亡仅数千人,然战马损失却十之七八。
太宗回朝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
以后,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公元647,太宗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拔石城,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
公元648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三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江,于泊灼城大败高句丽军。
公元655年,因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
公元658年,程名振攻克高句丽赤烽镇,斩首3000级。
公元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大败高丽军。
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
次年,高宗下令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进攻,发三十五万大军,水陆分道并进。苏定方在坝江击败高句丽军,屡战屡胜,进围平壤。
契苾何力于鸭绿水大败盖苏文之子男生,斩三万人。时百济旧将叛乱,而苏定方围平壤久攻不下,逢大雪天寒,高宗遂于公元662年二月命唐军自高句丽班师。
退军时,左骁卫将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在蛇水战败,庞孝泰战死。这是高句丽灭亡前的最后一次胜迹。
由于渊盖苏文在世期间一直未能采取明智的外交策略,导致唐朝与新罗联合必欲灭高句丽而后快。盖苏文在世时虽然尚能以高压控制高句丽政局,但高句丽内部已经危机四伏,当他死去时,高句丽就已经离覆亡不远了。
公元666年,在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高宗见状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
不久,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
李绩攻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到了公元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江。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
到了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边塞蛮夷,居然也狂妄的向中原王朝不断的挑衅,胜了就狂妄无边,败了就屈膝请降,这么一个无耻之极的民族,居然也蹦蹦哒哒的延续了数百年,也真是历史的讽刺。
高句丽的终结,便是在大唐年间,最早贞观朝末期,太宗打着“为中国报子弟之仇”的旗号,于贞观十七年大举讨伐高句丽。
起因便是新罗遣使入朝,述说百济攻占其四十余城,并与高句丽图谋断绝其与大唐的通路。太宗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的言辞拒绝,唐太宗遂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次年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句丽。
十九年二月,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东重镇辽东城,斩俘两万余人。
六月,唐军进至安市城,高句丽北部耨萨高延寿、高惠真率15万大军前来救援,被太宗击败,余众归降,高句丽举国震恐。
七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由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时近深秋,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太宗被迫于九月十八日班师还朝,没有达到征占高句丽的预期目的。
然此次太宗征讨高句丽,攻占辽东等十城,获七万余户,斩杀高丽兵四万余人,唐军阵亡仅数千人,然战马损失却十之七八。
太宗回朝后,群臣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
以后,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公元647,太宗命牛进达和李绩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拔石城,高句丽王遣其子高任武入唐谢罪。
公元648年,太宗派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率三万大军乘楼船渡海,入鸭绿江,于泊灼城大败高句丽军。
公元655年,因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丽。
公元658年,程名振攻克高句丽赤烽镇,斩首3000级。
公元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大败高丽军。
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
次年,高宗下令对高句丽发动大规模进攻,发三十五万大军,水陆分道并进。苏定方在坝江击败高句丽军,屡战屡胜,进围平壤。
契苾何力于鸭绿水大败盖苏文之子男生,斩三万人。时百济旧将叛乱,而苏定方围平壤久攻不下,逢大雪天寒,高宗遂于公元662年二月命唐军自高句丽班师。
退军时,左骁卫将军、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在蛇水战败,庞孝泰战死。这是高句丽灭亡前的最后一次胜迹。
由于渊盖苏文在世期间一直未能采取明智的外交策略,导致唐朝与新罗联合必欲灭高句丽而后快。盖苏文在世时虽然尚能以高压控制高句丽政局,但高句丽内部已经危机四伏,当他死去时,高句丽就已经离覆亡不远了。
公元666年,在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高宗见状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
不久,高宗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以后一年多时间,各战场捷报频传。
李绩攻取高丽军事重镇新城,并趁势将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贵在金山击破高句丽大军,斩首5万余级,攻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会师。李绩等攻占扶余城,斩俘万余人,扶余川中40余城亦望风归降,再战薛贺水斩俘3万余人,乘胜攻占大行城。到了公元668年春夏,各路唐军会师,推进至鸭绿江。高句丽发兵抵抗,唐军奋勇出击,大败高句丽军,追奔200余里,攻拔辱夷城,高句丽其他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唐军进至平壤城下,围平壤月余,高句丽王高藏派泉男产率首领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闭门拒守,并多次遣兵出战,皆败。
到了九月十二日,高句丽僧信诚打开城门,唐军冲进城中,俘男建,高句丽全部平定。唐平高句丽后,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
高句丽第27代国王宝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虏,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