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大明文魁 > 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运筹帷幄

大明文魁 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运筹帷幄(5/6)



  “然而林侯官再如何,也是反对矿监税使的,若非他在位,东宫也是迟迟不立。而他如今能晏然安于其位者,全赖王太仓不出也,若王太仓出山,不仅矿税之事永无废止之日,我等因国本事被罪诸公,也唯有林林相望,再无东山之日了。”

  当年三王并封之事后,王锡爵对顾宪成,赵南星这一片反对他的官员‘大杀特杀’,被贬了不知多少官员。

  现在东宫已立,顾宪成这样自诩为‘劝进有功’,‘擎天保驾’之臣,将来就等着朝廷颁发军功章了,可一旦王锡爵重新入阁,他们就彻底凉凉了。

  李三才闻言没有言语,一边是一直对他不惜余力提携的恩师,一边是顾宪成为首的两百余名因争国本而被罢的官员,以及将来的天子。

  这道题如何选?

  答案已经是很显然。

  李三才肃然道:“本督还有一位贵客,明日再设宴与叔时相聊。”

  顾宪成笑了笑,脸上没有失落之色,他相信自己已是说动李三才了。

  次日,李三才再度宴请顾宪成。

  但见席上菜肴上百道,山珍海味,猴脑熊掌皆有,可谓水陆毕陈。

  顾宪成不由诧异问道:“公何故由勤俭之极,一夜间至奢华之极?”

  李三才洒然大笑道:“此乃偶然耳,昨日府上没准备,故而寥寥数菜,今日偶有,因此罗列至此,叔时既是巧遇,咱们也凑巧食之。”

  顾宪成闻言大笑:“道甫,真坦荡之大丈夫也。”

  当下二人坐下。

  酒过三巡,李三才道:“叔时办这么大的书院,想来所难者必是筹款之事,我这里有两万两银子,叔时拿去办学,也算李某为天下读书人略尽绵薄之力。”

  换了其他方式,顾宪成决不肯收这钱,但说起为东林书院办学,顾宪成倒是接受了。他当即道:“既是淮督如此盛情,顾某却之不恭,在此先替书院五千孔孟弟子谢过了。”

  李三才抚须大笑,顿了顿他言道:“叔时,实言相告,吾非廉也。”

  顾宪成当然明白,李三才以私人名义拿出两万两来赞助东林书院怎么会是个清官呢?

  李三才叹道:“此乃陋习之所至,你知道每年漕运过淮陋有多少吗?其中积歇又有多少?摊派又有多少?吏书又有多少?投文过堂又有多少?”

  顾宪成明白,这积歇,又称积年歇家,是过淮漕船之保人,代替漕丁与漕运衙门打交道的人。

  摊派,就是漕运衙门的开支,摊派至漕船上。

  吏书,是过淮呈文必须有漕运衙门书吏经手代为书写,这必须给钱。

  投文过堂,过淮文书经手的官员人各一份好处。

  李三才道:“积弊所至,这钱即便吾不收,但也漏不到百姓那去,前任漕督付知远何等清廉,也仅能自持。”

  “这漕河沿岸,几千名官吏,几万名漕丁,几十万百姓都仰赖这一条河为生,林侯官说要以海漕取代河漕可乎?一旦朝廷不养着这些人,明日就会有人揭竿而起!朝廷之上又有谁能担待得起这个责任?他林侯官能吗?”

  顾宪成道:“那么依淮督之意?”

  “林侯官主张废除矿税,我漕运官员无不赞成,但继续加码海漕不可。若林侯官能答允以后主政不提此事,我李三才将率两淮官员联名上奏天子废除矿税。”

  顾宪成闻言心底冷笑,李三才的话大义凛然,但其实还是意在林延潮能汲引他入阁。

  “除此之外,我可以给林侯官,及顾兄一份大礼。”

  “哦?”

  但见李三才抚须道:“昨日我言还有贵客,并非虚言。

  我恩师……不,王太仓派其仆从进京路过淮安,此人与我相熟,故而我要款待他喝一顿酒,吃一顿饭。”

  顾宪成微微冷笑,李三才真是能伏低做小,身为天下最有权势的总督,居然连王锡爵家一个仆人都需如此亲自款待。

  “我与他相聊,得知他怀揣着恩师与天子的一封密信连夜进京。”

  顾宪成神色一变。

  但见李三才举重若轻地道:“我得知此事,故意与他饮酒,将他灌醉之后,取来密信一观,且抄录下来。”

  说完李三才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来道:“信中写着什么,尽在此纸中了,此人什么都不知道,酒醒后今晨已是进京。”

  顾宪成闻此大喜,欲取信一看,却见王锡爵反掌将纸按住。

  顾宪成看了李三才一眼道:“若是淮督能阻王太仓出山,岂非社稷第一功哉?”

  李三才闻言这才放开了手,眼眶里竟有几分湿润。

  十余日后,这一封王锡爵与天子的书信已在京中各个官员手里流传。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天子对于言官弹劾批评奏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