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煮研究生院 十一、有病(5/6)
友想来怕是也曾作为一景为“公园式医院”呐喊助威过。好在间或有一二山鸟甚至松鼠来此徜徉,大概是见怪不怪的缘故,这里的小精灵们反倒不怎么怕人。
走到憔悴损的葡萄架旁,不等本家发话,陆远航很自然地用纸巾把石桌石凳上上下下地擦了个通通透透,连不大可能碰到的犄角旮旯也不曾漏过,事毕,又将用过的湿巾装进预先准备好的垃圾袋中封紧。一般情况下,多数洁癖症状都仅限于“独善其身”,并不管他人瓦上霜;如此看来,这位大师兄属于很少见的那种“兼济天下”型,把对洁净的嗜好推而广之到周围所有的人身上,书生的胸襟到什么份儿上都难以释怀;否则,远航最后也不会把自己和徐枕流的双手也一并擦了个干干净净。
坐定,面色青白的袁博士转向枕流,他的目光显得很缥缈,并不像常人那样盯住对面的眼睛,而只是泛泛地落在脸上:“恐怕记不得了吧,你上中学那会儿我们见过。”
“是么?”男孩儿有些意外,这完全和他想象中的开场白大相径庭:“我经常听说您…… ”有所耳闻不假,但那个画蛇添足的状语却是临时杜撰的,时间紧迫,局促的小徐实在来不及遣词造句,究竟“听说”过人家什么,既可疑,又踩了线。
好在袁莱似乎并未经意,而是笑着望望远航,却没有做声。他显然很清楚女孩儿今天所为何来,也便不想浪费宝贵时间,愿意让人家不虚此行。
“其实也没什么,”女孩儿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丝尴尬:“听说魏丹最近也不跟她爸爸说话,好像学习也…… ”看来,此处大概是陆姑娘常用的另一个咨询场所。
“这都不重要,”袁博士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打断了远航的迂回战术:“直接说你最关心的,”不难看出,当年的他一定很犀利。
陆远航也不是那种永远以面纱示人的作茧自缚,既然求医问药,索性一竿子插到底:“我就是不知道魏一诚到底怎么打算的…… ”
关于这件事,徐枕流从被拉下水那天起就偏向于支持,且始终如一。不仅如此,他对此类恩怨向来劝和不劝散,虽然自己从未陷于两难境地而进退维谷,但一种坚信天赐良缘的本能却会让感同身受成为自觉自愿。其实,枕流也常常感到困惑,那些百折不挠的“死心眼”,究竟是因为坚强才留下来,还是因为懦弱而不敢面对失败呢?
显然,袁莱和这位小师弟不谋而合,其实对于所有纯之又纯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对秩序与和谐的期待早已同生命本身的价值难分彼此、如胶似漆,任何缺失都将是难以承受之重,不论这种悲剧发生在谁身上。因此,像袁博士这样的人注定与很多似乎天经地义的世俗乐趣无缘,比如胡同口儿他赵大爷、刘二婶儿们最津津有味的唯恐天下不乱乃至幸灾乐祸。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选择,就不要太在意魏一诚怎么做,”的确,类似的劝告枕流也曾经不只一次提到过,对于他们来讲,与其说是在支持别人,倒不如说是在借此来坚守自己脆弱的信仰:“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要给人家足够的时间,”也许,只有和心魔斗争十年的人才会历练出这种耐性,亦或,隐忍本就源于无奈。
“可是…… ”
“没有可是,”很明显,虽然与世隔绝,但袁莱还是不难猜到远航想说什么,无非是在他看来鸡毛蒜皮的马勺锅沿:“如果你也选择退出,那就真的结束了,只要有一个人还在坚持,未来就始终能保留着变化,”他抬起头眺望着远处嶙峋的群山,从这里看去大概要比病区窗口的景致开阔许多:“世界上,没有任何比等待更容易,因为它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但等待又是最难的,因为它需要你什么也不做。”
男孩儿开始明白为什么陆远航总说他们这对几乎未曾谋面的师兄弟冥冥中确实“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因为枕流也曾经讲过几乎同样的话,只不过自己当初用了个名人轶事而袁博士不屑于借力打力而已。“等待”,1973年,**意味深长地询问刚刚恢复工作的小*平同志在江西闲居的几年都做了些什么时,邓的回答就只有这两个字。细细品来,的确回味无穷,“等待”,既是种示弱,又隐含着示威,只有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才敢平静地看着年华慢慢老去。
“那大约要等多久呢?要是过了很长时间他还不…… ”中国人做事最喜欢预先找好后路,就连你自己都不相信希望就在脚下,又怎么能指望幸运女神的眷顾呢?
“如果能预先知道成功有多远,那就不叫等待了,充其量算个中场休息,”袁莱笑笑:“死是容易的,活下来才需要勇气。”
《三十六计• 李代桃僵》里讲到:“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大千世界中,最常遇到的情形往往不是是非之辨,而是高下之别。虽然王佐断臂并没有舍鱼而取熊掌那样实惠,但常人大都还能懂得丢车保帅的道理并忍痛割爱地实践之,可对于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走到憔悴损的葡萄架旁,不等本家发话,陆远航很自然地用纸巾把石桌石凳上上下下地擦了个通通透透,连不大可能碰到的犄角旮旯也不曾漏过,事毕,又将用过的湿巾装进预先准备好的垃圾袋中封紧。一般情况下,多数洁癖症状都仅限于“独善其身”,并不管他人瓦上霜;如此看来,这位大师兄属于很少见的那种“兼济天下”型,把对洁净的嗜好推而广之到周围所有的人身上,书生的胸襟到什么份儿上都难以释怀;否则,远航最后也不会把自己和徐枕流的双手也一并擦了个干干净净。
坐定,面色青白的袁博士转向枕流,他的目光显得很缥缈,并不像常人那样盯住对面的眼睛,而只是泛泛地落在脸上:“恐怕记不得了吧,你上中学那会儿我们见过。”
“是么?”男孩儿有些意外,这完全和他想象中的开场白大相径庭:“我经常听说您…… ”有所耳闻不假,但那个画蛇添足的状语却是临时杜撰的,时间紧迫,局促的小徐实在来不及遣词造句,究竟“听说”过人家什么,既可疑,又踩了线。
好在袁莱似乎并未经意,而是笑着望望远航,却没有做声。他显然很清楚女孩儿今天所为何来,也便不想浪费宝贵时间,愿意让人家不虚此行。
“其实也没什么,”女孩儿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丝尴尬:“听说魏丹最近也不跟她爸爸说话,好像学习也…… ”看来,此处大概是陆姑娘常用的另一个咨询场所。
“这都不重要,”袁博士呼吸着久违的新鲜空气,打断了远航的迂回战术:“直接说你最关心的,”不难看出,当年的他一定很犀利。
陆远航也不是那种永远以面纱示人的作茧自缚,既然求医问药,索性一竿子插到底:“我就是不知道魏一诚到底怎么打算的…… ”
关于这件事,徐枕流从被拉下水那天起就偏向于支持,且始终如一。不仅如此,他对此类恩怨向来劝和不劝散,虽然自己从未陷于两难境地而进退维谷,但一种坚信天赐良缘的本能却会让感同身受成为自觉自愿。其实,枕流也常常感到困惑,那些百折不挠的“死心眼”,究竟是因为坚强才留下来,还是因为懦弱而不敢面对失败呢?
显然,袁莱和这位小师弟不谋而合,其实对于所有纯之又纯的完美主义者来说,对秩序与和谐的期待早已同生命本身的价值难分彼此、如胶似漆,任何缺失都将是难以承受之重,不论这种悲剧发生在谁身上。因此,像袁博士这样的人注定与很多似乎天经地义的世俗乐趣无缘,比如胡同口儿他赵大爷、刘二婶儿们最津津有味的唯恐天下不乱乃至幸灾乐祸。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选择,就不要太在意魏一诚怎么做,”的确,类似的劝告枕流也曾经不只一次提到过,对于他们来讲,与其说是在支持别人,倒不如说是在借此来坚守自己脆弱的信仰:“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要给人家足够的时间,”也许,只有和心魔斗争十年的人才会历练出这种耐性,亦或,隐忍本就源于无奈。
“可是…… ”
“没有可是,”很明显,虽然与世隔绝,但袁莱还是不难猜到远航想说什么,无非是在他看来鸡毛蒜皮的马勺锅沿:“如果你也选择退出,那就真的结束了,只要有一个人还在坚持,未来就始终能保留着变化,”他抬起头眺望着远处嶙峋的群山,从这里看去大概要比病区窗口的景致开阔许多:“世界上,没有任何比等待更容易,因为它不需要你做任何事情;但等待又是最难的,因为它需要你什么也不做。”
男孩儿开始明白为什么陆远航总说他们这对几乎未曾谋面的师兄弟冥冥中确实“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了,因为枕流也曾经讲过几乎同样的话,只不过自己当初用了个名人轶事而袁博士不屑于借力打力而已。“等待”,1973年,**意味深长地询问刚刚恢复工作的小*平同志在江西闲居的几年都做了些什么时,邓的回答就只有这两个字。细细品来,的确回味无穷,“等待”,既是种示弱,又隐含着示威,只有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才敢平静地看着年华慢慢老去。
“那大约要等多久呢?要是过了很长时间他还不…… ”中国人做事最喜欢预先找好后路,就连你自己都不相信希望就在脚下,又怎么能指望幸运女神的眷顾呢?
“如果能预先知道成功有多远,那就不叫等待了,充其量算个中场休息,”袁莱笑笑:“死是容易的,活下来才需要勇气。”
《三十六计• 李代桃僵》里讲到:“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大千世界中,最常遇到的情形往往不是是非之辨,而是高下之别。虽然王佐断臂并没有舍鱼而取熊掌那样实惠,但常人大都还能懂得丢车保帅的道理并忍痛割爱地实践之,可对于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