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四十九章

大唐极品闲人 第四十九章(5/6)

命!我们无法逃避!”

    杜学文说这番话的时候,不禁想到了他的父亲杜睿,当初杜睿远征三韩的时候,杜睿就是以身为饵,诱使倭国的大军,进入重围,最后被全歼。

    杜学文不相信杜睿当真是算无遗算,料定自己肯定不会有事,杜睿之所以那么做,只是为了大唐最后的胜利。

    现在杜学文要做的,和当初的杜睿一样,都是如此,他之所以要在卡迭石这个地方阻击穆巴克的大军,也都是为了大唐帝国最后的胜利。

    身为军人,为了胜利,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包括自己的生命。

    “丁山!以三万众对战三十万,其危险,为兄不是没想过,不过在大唐帝国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是更重要的,只要最后胜利是属于大唐帝国的,我没什么不能舍弃的!”

    薛讷闻言,不禁也被杜学文的豪言壮语惊呆了,一想到,和杜学文相比,他居然还在担心安全问题,不禁心中一阵愧疚。

    “兄长!不如小弟在此处阻击敌军,兄长率另一军,沿着奥伦特河布防,再设置第二道防线,也好确保万无一失!”

    说的什么万无一失,说白了,薛讷这是要代杜学文去死了,他守在最前面,让杜学文去设置第二道防线,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还不是等到薛讷自己拼光了之后,给杜学文争取应变的时间。

    杜学文依然面色平淡,摇了摇头,道:“不必了!丁山!我们手里的兵力本来就少,不宜再分散了,如果当真要死,你我兄弟两个就死在一起好了,男儿汉,大丈夫,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何等快意!”

    薛讷知道杜学文是打定了主意了,杜学文和杜睿一样,都是倔强脾气,虽然也都善于听其别人的意见,可是一旦作出决断的话,谁都没办法改变。

    “好!就死在一起!”

    杜学文点点头,继续观察着四周,他虽然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但是谁又当真愿意死,他在此处观察,就是在寻找着那一线生机。

    其实他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按照之前的战略,他要做的不过是将阿拉伯在埃及的军队全部留在埃及就是了,可是杜学文左思右想之下,突然觉得与其将阿拉伯大军留在埃及,不让其逃回叙利亚,倒不如,将其在埃及全歼的好。

    正看着,杜学文突然眼睛一亮,想起了当初杜睿和他说过的一个战例,或许那就是他们的一线生机了。

    杜学文崇拜他的父亲杜睿,以杜睿为自己追赶的目标,但是他真正的偶像,并非杜睿,而是小时候杜睿和他说过的一个西方将军,一个叫汉尼拔的迦太基人。

    汉尼拔,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他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

    汉尼拔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九岁时,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

    二十五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

    由于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过人,善于用兵。

    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

    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杜学文将汉尼拔当成自己的偶像,完全是因为大致相同的成长轨迹,以及汉尼拔的战略思想。

    第一:从外交上孤立敌人。

    汉尼拔精通各种语言,尤其精通希腊语和拉丁语,还有高卢语。这样不仅仅是为了指挥他手下不同民族不同风俗的雇佣军,还是为了和罗马周边国家、民族结盟,从外交上孤立罗马。

    从外交上孤立敌人,尽量争取可能的盟友!

    这个思想是汉尼拔第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的。在战前汉尼拔和希腊地区的城邦达成了一起进攻罗马的盟约,他还派遣了大量的信使,和刚被罗马征服的高卢人达成了盟约。所以一开战,罗马人便同时在西西里、希腊还有伊比利亚开战,三面作战使得罗马人迟迟不能集中兵力取得一个战场的胜利。

    第二:就是汉尼拔最令人惊叹的杰作了,模糊的国界线,军队就是国家的边境。汉尼拔考虑到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