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明月 第3303章 钱到哪里去了?(2/4)
不包含他的追随者,不包含他的学生门人亲戚。
譬如王,借助父亲的权势拉党结派,玩弄权势,王荆公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他要不知道,他儿子从哪里获得的支持?”
搁现在的话说,王就是一位太子党首领,他父亲在台上高喊反腐倡廉。但却支持儿子批条子、走后门、收受黑钱、卖官揽权、违法乱纪,外加支持徒子徒孙搜刮民脂民膏无恶不作---宣传上把这样的父亲称之为“立身唯正”,把这样地“导师”树立为官员们学习的榜样予以崇敬……
宋代没有“太子党”这个说法,赵兴没有直接说出这个词,但他的意思到了。
韩忠彦听了赵兴的话,兴奋的浑身发抖,赵兴这番话等于揭开了王安石的伪君子面目,韩忠彦跺着脚赞赏:“奸臣,大奸臣!苏子由(苏辙)拿王安石类比王莽,不多不少。恰好合适。变法变法,原来是对百姓变戏法,把百姓的财产变没了,国家却没因此获利。因为钱都变到那些贪官的口袋里。
臣弹劾曾布,此大奸同党,昔日一味讨好奸臣王安石。祸国殃民,不除之无以振社稷,不除之无以振民心,请官家圣裁。”
曾布汗林雨下,无话可说。
曾布读的圣贤书多,要是跟他拿圣贤书做道理进行辩论,曾布可以说的一套一套。令人哑口无言,但赵兴却是一个提倡“凡物都可度量”地人,他喜欢用数字说话,用数字对政策进行度量。在他的那一连串数据下,曾经的新党曾布无话可说。他也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够否定这些数据,毕竟这些数据都是新党记录下来的。
想当初,新党记录地财富总额的增长,却唯独忘了细细分析具体项目的增减,赵兴从田税入手,细细一分析,揭开了变法地真面目。\\\*\\
但赵兴的话还没完,他接着说:“陛下刚才说要重新审视绍圣事迹----没错,变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各种新法当中,有些政策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比如免役法。家师(苏轼)曾经赞赏过免役法。然而,任何好的政策都要靠人来执行。想依靠一群贪官执行一个好政策,那是向亡国的道路上末路狂奔。
想当年,王荆公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了,有人马上恭维变法,有人马上颂扬变法,但他们恭维变法颂扬变法,其实是在颂扬有权力者,这和变法有什么关系?
所以他们在颂扬的时候,刻意忽视了变法前后的税赋差别,他们只赞扬王荆公变法使民不加赋而财用足,根本不管民确实加赋了,而财用依然不足地事实。
因此,陛下若要重新考虑变法,朝堂上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必须存在反对派----陛下,王荆公讲究三不畏:不畏天地祖宗,不畏百姓,不畏王法,这样的一群党徒,我们靠什么来约束他们,使他们不贪污受贿,不祸国殃民?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有什么能让他们畏惧,使他们知道贪腐**适可而止----没有反对派,可能吗?”
小皇帝脸色不好看,他刚提了一个话头,就被赵兴硬邦邦的顶回来了。
这要搁明清时代,得胜回朝的将领敢如此顶撞皇帝,那就是跋扈,是“大不敬”,是抄家灭族地大罪,但这是宋代,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有意见,指着皇帝鼻子骂,甚至将吐沫喷到皇帝脸上,皇帝(仁宗)只能干咽气。
小皇帝在那里暗自喘气,赵兴稍作停顿又说:“陛下,为君之道在于平衡----平衡各方面的声音,平衡各方面的权力。为此,独相不可取,昔日王荆公如此,甚至要求陛下设立专门机构架空三省六部----他只差一步就是王莽了!
今日陛下新皇登基,立刻赶走了独相七年的章,这是英明神武,是天助英才,臣为陛下贺……”
赵兴边说边装模作样的拱手行大礼,诸位臣子随即马屁如潮,直夸奖小皇帝手段高明。\\\\\\
赵兴行礼罢,不等别人把马屁话说完,接着补充:“陛下初一登基,万国来朝,此诚为百世罕见之新朝新气象,陛下也应该确立一个新礼法。礼法是什么,就是规则。为君之道在于平衡中御。所以,请陛下撑开如山海般的胸怀,广纳臣僚之言。
臣这里所说的臣僚之言,不光是指的旧党----众所周知,臣跟家师一样。是个彻彻底底地调和派。臣认为,我大宋确实到了非变法不可的地步,然而,怎么变法,不是新党说地算,应该是新党地反对派说的算数---反对派地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少一点失误,尽量把政策制定的兼顾多方面利益,此所谓平衡。
至于陛下,陛下所要做的是任由臣子们讨论。讨论出一个最佳的方案,这个方案必定是一个妥协方案,是综合多方面的利益考量所产生地方案,陛下只要遵循大多数同意的原则。将这个妥协方案颁布实施,并派遣官员监督,此所谓中御。擅于驾御群臣。便是明君,便是圣君。
臣在这里所说的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譬如王,借助父亲的权势拉党结派,玩弄权势,王荆公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他要不知道,他儿子从哪里获得的支持?”
搁现在的话说,王就是一位太子党首领,他父亲在台上高喊反腐倡廉。但却支持儿子批条子、走后门、收受黑钱、卖官揽权、违法乱纪,外加支持徒子徒孙搜刮民脂民膏无恶不作---宣传上把这样的父亲称之为“立身唯正”,把这样地“导师”树立为官员们学习的榜样予以崇敬……
宋代没有“太子党”这个说法,赵兴没有直接说出这个词,但他的意思到了。
韩忠彦听了赵兴的话,兴奋的浑身发抖,赵兴这番话等于揭开了王安石的伪君子面目,韩忠彦跺着脚赞赏:“奸臣,大奸臣!苏子由(苏辙)拿王安石类比王莽,不多不少。恰好合适。变法变法,原来是对百姓变戏法,把百姓的财产变没了,国家却没因此获利。因为钱都变到那些贪官的口袋里。
臣弹劾曾布,此大奸同党,昔日一味讨好奸臣王安石。祸国殃民,不除之无以振社稷,不除之无以振民心,请官家圣裁。”
曾布汗林雨下,无话可说。
曾布读的圣贤书多,要是跟他拿圣贤书做道理进行辩论,曾布可以说的一套一套。令人哑口无言,但赵兴却是一个提倡“凡物都可度量”地人,他喜欢用数字说话,用数字对政策进行度量。在他的那一连串数据下,曾经的新党曾布无话可说。他也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能够否定这些数据,毕竟这些数据都是新党记录下来的。
想当初,新党记录地财富总额的增长,却唯独忘了细细分析具体项目的增减,赵兴从田税入手,细细一分析,揭开了变法地真面目。\\\*\\
但赵兴的话还没完,他接着说:“陛下刚才说要重新审视绍圣事迹----没错,变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各种新法当中,有些政策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比如免役法。家师(苏轼)曾经赞赏过免役法。然而,任何好的政策都要靠人来执行。想依靠一群贪官执行一个好政策,那是向亡国的道路上末路狂奔。
想当年,王荆公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了,有人马上恭维变法,有人马上颂扬变法,但他们恭维变法颂扬变法,其实是在颂扬有权力者,这和变法有什么关系?
所以他们在颂扬的时候,刻意忽视了变法前后的税赋差别,他们只赞扬王荆公变法使民不加赋而财用足,根本不管民确实加赋了,而财用依然不足地事实。
因此,陛下若要重新考虑变法,朝堂上不能只有一种声音,必须存在反对派----陛下,王荆公讲究三不畏:不畏天地祖宗,不畏百姓,不畏王法,这样的一群党徒,我们靠什么来约束他们,使他们不贪污受贿,不祸国殃民?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有什么能让他们畏惧,使他们知道贪腐**适可而止----没有反对派,可能吗?”
小皇帝脸色不好看,他刚提了一个话头,就被赵兴硬邦邦的顶回来了。
这要搁明清时代,得胜回朝的将领敢如此顶撞皇帝,那就是跋扈,是“大不敬”,是抄家灭族地大罪,但这是宋代,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有意见,指着皇帝鼻子骂,甚至将吐沫喷到皇帝脸上,皇帝(仁宗)只能干咽气。
小皇帝在那里暗自喘气,赵兴稍作停顿又说:“陛下,为君之道在于平衡----平衡各方面的声音,平衡各方面的权力。为此,独相不可取,昔日王荆公如此,甚至要求陛下设立专门机构架空三省六部----他只差一步就是王莽了!
今日陛下新皇登基,立刻赶走了独相七年的章,这是英明神武,是天助英才,臣为陛下贺……”
赵兴边说边装模作样的拱手行大礼,诸位臣子随即马屁如潮,直夸奖小皇帝手段高明。\\\\\\
赵兴行礼罢,不等别人把马屁话说完,接着补充:“陛下初一登基,万国来朝,此诚为百世罕见之新朝新气象,陛下也应该确立一个新礼法。礼法是什么,就是规则。为君之道在于平衡中御。所以,请陛下撑开如山海般的胸怀,广纳臣僚之言。
臣这里所说的臣僚之言,不光是指的旧党----众所周知,臣跟家师一样。是个彻彻底底地调和派。臣认为,我大宋确实到了非变法不可的地步,然而,怎么变法,不是新党说地算,应该是新党地反对派说的算数---反对派地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少一点失误,尽量把政策制定的兼顾多方面利益,此所谓平衡。
至于陛下,陛下所要做的是任由臣子们讨论。讨论出一个最佳的方案,这个方案必定是一个妥协方案,是综合多方面的利益考量所产生地方案,陛下只要遵循大多数同意的原则。将这个妥协方案颁布实施,并派遣官员监督,此所谓中御。擅于驾御群臣。便是明君,便是圣君。
臣在这里所说的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