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宋时明月 > 第3237章 选胡萝卜还是刀子

宋时明月 第3237章 选胡萝卜还是刀子(3/4)

税,朝廷会像往常一样,完全忽视这片“指射之地”上发生的大小事件。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生死被人漠视、遗忘。

    董必还在琢磨,王颖在心里不甘呐喊:“旧党,赵离人绝对是个旧党。枉费朝廷大臣还老拿他说事。认为他在旧党得势的时候不忘改革,是新党的南方旗帜,原来他骨子里面是个旧党。他骂王荆公了,骂王荆公是猪!……我,我该怎么办?”

    王颖想到这里,嘴里发苦---赵兴是新党干将!这话是谁说地?是现在的新党领袖章。否定章的结论就是否定新党,新党能允许吗?

    只用了一刹那,王颖便想通了。他抬眼看看董必。发现董必眼中全是绝望,他整整衣冠,拱拱手,说:“赵大人看来是必不许我活了,所以才对我说这么重的话,以至于连素来隐藏的面目都暴露出来了,既如此,且容本官更衣沐浴。”

    赵兴嘴角浮出一丝冷笑。新党里头会有不怕死的----应该只有一个,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历史上记载金兵攻入汴梁城下地时候,满城新党都是投降派,唯有一个坚决抵抗的,但那个人肯定不是董必。

    赵兴从桌上捡起一本书,丢到董必面前,抱着膀子说:“这是《超然集》,我老师坡公写的。依你看。里面哪首诗词不能流传千古?”

    董必不去捡那本书,梗着脖子说:“苏公的诗词我向来推崇。那是没说的……”

    赵兴紧逼着问:“像我家老师这等才华,这等诗词,这等创造力,历史会把他忽略吗?”

    董必一下子噎住了,他明白赵兴问话的意思,冷汗渐渐的从额头上冒出来。

    赵兴说的意思是:历史绝不会忽略像苏轼这样有才华地诗人,历史在记述苏东坡生平地时候,董必的行为、以及所有对苏东坡的迫害行为都要记录在案。如此一来,他驱赶苏东坡出了昌化军官舍,反而将自己写进了历史,而且是以一个小丑形态写进历史的。

    历史绝不会忽略苏东坡,柳永一生穷困潦倒,然而他的才华使人们无法遗忘,历史记住了这位诗人。*****而苏东坡这位做过几任尚书,做过几任地方官的翰林学士,历史更不会遗忘。

    读书人最渴望什么,渴望的是青史留名,这个留名是留下美名而不是骂名,董必与王颖原来一脑门心思讨好当权者,一不留神把自己弄到了尴尬的境地……

    赵兴冷冷地笑着,继续说:“文勋大概告诉你们了吧,我广南就是发钱多,我给你们做个约定吧,你们该说的说,不该说的视而不见,我允许你们在广南一任逍遥度过,否则的话,我翻起脸来可是不认人的。”

    服了,两位察访使现在是彻底服了。

    赵兴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拿着大棒----不,他那手提着明亮的刀子,让人选择胡萝卜还是刀子。

    傻子才选刀子呢!

    文人好虚名,如果自己刚直不阿,能在史书上留下个好名字,那么两人还有拼一拼的想法,赌赵兴敢不敢造反。但赵兴现在已经清晰的告诉了二人,他碾死这两位官员轻松地像碾死一个蚂蚁,而且他们地死毫无价值,弄不好还要在历史上留下一个骂名。

    这可不好。

    至此,两位察访使心服口服----于是,广南一带,赵兴的军阀时代也拉开了帷幕。此后广南官员对赵兴唯唯诺诺。朝廷派来地监视官员屡经撤换,可来广南没几天便被糖衣炮弹打倒,开始用广南地腔调说话。

    两位察访使唯唯诺诺的告退,并再三向赵兴保证,自己凡是向朝廷呈报的奏章,都会呈递给赵兴过目,还表示察访司官衙最好由赵兴安排人选,组建衙门……

    等他们退下后,万俟咏盖完了公章。呈递给赵兴过目:“这次我们更换了三十一名县官,加上去年的,广东一地70%的县官、县丞、县尉、主簿都是我们挑选的。剩下的30%也是听我们话的人。”

    赵兴点点头,回答:“只要我们把广东基层组织健全了,无论州官怎么撤换,都无关大局。这是指射之地,县官只能从当地选择。把基层控制在我们手里,无论上面怎么折腾,广东都是我们的了。”

    万俟咏眺望南方,很贪心地补充说:“下面是广西。”

    赵兴叹了口气:“真腊的情况不容乐观,有情报传来,真腊的王城----大吴哥城墙绵延十五(公)里,石墙高十七米,每个城门都有五重石门。攻下这样的城池。需要花的鲜血,我广东承受不起。”

    广东一地经过赵兴的再三罗攫,目前只凑出了两万士兵,其中一万二分布在水军,他的服妖军目前只凑出了两千多人马,辅助兵约六千,这种兵力去攻打一座拥有五重石门地雄伟城墙,赵兴花不起那个代价。

    万俟咏一声轻笑:“那不是更好吗?短期里面。我们正好把目标转向大理,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