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恐怖悬疑 >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 第八百五十三章 镀金归来

重生之我是大明星 第八百五十三章 镀金归来(4/5)

幽默气息散发得淋漓尽致,用字幕、画外音等加快观众对节目内容的理解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正是韩国综艺节目不容忽视的成功要素之一。

    国内自然也是有样学样,像芒果卫视引进的《爸爸去哪儿》,就采用了与韩国制作方一样的配备,全场45个机位,其中活动机位20个,算上导演、摄像、后勤保障,现场的工作人员共有100余人。

    拍摄两天积累1000小时的素材带,然后由一支10余人的观片小分队,对这些素材先行梳理,发现并汇总有趣的情节,给到编剧组最后剪辑成一期90分钟的节目,而这种程度的制作水平,韩国综艺节目则是要领先国内五年左右的时间。

    同一时期对于内地综艺节目影响巨大的还有欧美系的真人秀节目,诸如《美国偶像》、《英国达人秀》、《thevoice》等,国内均有版本引进。

    此类真人秀节目最大的特点便是流水线生产,版权方会提供长达数百页之多的宝典指导,大到节目规则、导师风格定位,小到转场vcr、主持人走位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连节目丢包袱、渲染煽情的时间节点都有固定设计。

    所以欧美系的真人秀节目,常常有似曾相识的即视感,观众在两三季之后,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收视率明显下滑。

    相较之下,“把创意做到极致”是韩国综艺节目的最大杀手锏,早期韩国综艺节目创意和形态不外乎娱乐竞技,座谈、访谈、游戏和选秀歌唱,但发展到后来的节目创意,则已突破传统束缚,从立意到主题,从动议到细节,全面进入创意时代。

    譬如mbc电视台制作推出的明星假想结婚节目《我们结婚了》,以艺人的“结婚假想”为卖点,邀请明星扮演夫妻,呈现新婚夫妇的各种状况。节目想他人之未想,定位别出心裁、特殊新奇,一经播出便获得极高收视率。

    又如《花样爷爷》和《爸爸,我们去哪儿》,则是分别涵盖了社会老龄化和家庭教育这样的社会议题。这样的选题使节目更能引起共鸣,增加了场外受众的参与,也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韩国综艺节目相较于欧美节目在中国更受欢迎的一大要素,正是两国文化的接近性。

    诸多业内人士也表示,中韩两国在理念上也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地缘上的亲近感,文化结构的相通性,也是韩国综艺能在中国如此接地气的原因之一。

    加之韩国综艺节目对于授权的尺度较为宽松,节目引进方对于重新制作拥有较大的自由度,这也意味着制作方能够根据国情文化,对于节目做出更契合本国观众口味的调整,这一点,也正是韩国综艺节目相较于欧美综艺节目较大的优势。

    于是“韩流”大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了!

    电视上,最热门的娱乐节目是韩国引进版权的,视频网站上,最火的电视剧是没有同步字幕都有人看的韩剧,演出市场上,最供不应求的是几大欧巴。

    观众被抢跑了,钱也被抢跑了,于是中国娱乐界高呼:韩流来了。

    其实找找深层原因,这股风到底是怎么闹起来的?

    中国的影视市场特别大,但为何就变成让别人来抢钱,抢粉丝的地步了,而最大的原因就是懒!懒得原创!跟风这事儿,全文化圈都一个德行。

    屏幕上,一水儿夸张的抗日戏,出版界,一水儿的盗墓挖坟,以及“x朝那些事儿”,相声界,全厚着脸皮扒网络段子,想靠这些统领市场?

    门儿都没有啊!

    但从业者却靠这个赚个盆满钵满是绰绰有余的。

    都这水准了,抄袭的、雷人的、跟风的剧集还能获得高收视率,一线明星们依旧挣大钱,着什么急啊。

    另外一个奇葩现象,就是团队运作,这事也神了,圈子里大小是个人都能整出个团队来,固定导演、固定编剧、固定的工作人员,再加上相对固定的演员。

    干什么都还没说呢,先谈团队运作,外人一律滚蛋,那架势摆得跟自己来自“星星”一样。

    团队有团队的好处,风格统一,也好使唤。但问题是,团队不是水龙头,拧开就有。什么都玩团队,就是小规模垄断,就是近亲繁殖了。所以,好多剧集题材不同,主人公都一个性格,笑话都一个品位,春晚的小品就是这么玩完的。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市场没饱和。

    “韩流”肆虐,美剧、英剧也大兵压境,但急的都不是圈里人。

    为啥啊?

    没见少赚钱啊,那急什么?

    当然,板子也不能全打在业内人士身上,深刻的不公平竞争也是真的,本来各行各业都是各种限制外来产品,影视圈限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