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再造神州 > 第八章 宋朝军制

再造神州 第八章 宋朝军制(2/4)

   想了良久我还是没有想出原因来,只是感觉到这个白女是我很熟悉的人才对,可是我的记忆中确实没有这个人的记忆,我可以肯定从我在一千年后的出生到我被弄到这里来我都没有听过这个名字,可是为什么我会感到熟悉了?

    这时门开,一个人进来了,我抬头一看是岳雨,看到他像有事和我说,我就停止思考这个白女是谁的问题,问道:“有事吗?”

    岳雨一边看着我的脸色,一边道:“我进来是想告诉殿下我大宋的一些军制和历史,不知殿下是否方便?”

    我一听,大喜,连忙顾不得想这个白女了,对他道:“正好,我也正想问问我大宋的军制到底如何,刚才说得太过笼统,我还有很多的不明白,你坐,我们慢慢说。”岳雨这个家伙确实不赖,不仅自己的本领过硬,还知道揣摩上级的意图,真是一个难得的帅才。不要小看了揣摩上级的意图,只有这样你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不然就算你是岳飞这样的军事天才也只能落的个含恨而终。

    岳雨坐下后,就对我讲起大宋的军制和历史来,被他的谈话吸引我一时就没再想哪个奇怪的白女的事情。

    “我大宋的军制由来,是从太祖时期流传下来的,太祖即位后,吸取前朝地方军权过大,形成尾大难掉架空了中央了的教训,先让军中带兵大将放下军权,荣归故乡。太祖将军权收归于中央后,常言前朝地方之所以能够对抗中央是因为地方上的节度使手中有粮有兵,为免重蹈前朝的旧路先在地方上设转运使负责征收地方上的钱粮,并将天下精兵收归于中央是为禁军,将一些老弱之兵编入地方上称为厢军,维持地方上的安全,可是无论从装备和训练上和禁军相差甚远。

    太祖还对五代中央军政结构逐步进行调整,由文臣主持枢密院,统管军政。还设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合称三衙。三衙武帅在平时分掌禁军和厢军,但无权调遣。枢密院和三衙分掌‘发兵之权’和‘握兵之权’,互相牵制。太祖时代禁军用以‘守京师,备征戍’,在出外征战或沿边戍守时,又临时设立部署、钤辖、都监之类统兵官。后来,又往往派文臣任经略使、经略安抚使、安抚使等,或兼任总管之类,统辖副总管等武将,最后形成了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帅臣主兵柄的军事统辖体制。”

    说到这里岳雨停了下来,望向我,等我消化这些知识,我示意他继续,我一向都是先将要听的听完再想问题。

    岳雨得到我的示意后,立即接着道:“为免禁军中的将领和军队接触过多,太祖在禁军中设立复杂的番号和等级,大致将禁军分为上禁军、中禁军和下禁军三等,按照太祖订立的规定,禁军有厢、军、指挥和都四级军事编制单位,其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是指挥一级。而禁军在调动、屯戍和作战时,往往打乱厢和军的编制,而以指挥作为基本单位,临时的用各种番号禁军指挥,让部署之中统兵官和士兵之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有力的压制住了军队中将领的个人威望,就算显赫一时的‘杨家将’也没有固定指挥的军队。

    由于禁军都集中于中央,让京城的粮价飞涨,后有人建议将实行更戍法,由京城轮流出戍外地,隶属部署司者,称‘驻泊’;隶属各州者,称‘屯驻’;因某地粮草价贱,即暂往该地驻扎,称‘就粮’,后又陆续在各地设置就粮禁军,作为地方军,不回驻京城,但也实行更戍法。

    后还实行内外相制的办法:以一半兵力驻守京师,一半兵力轮流出戍外地,由于就粮禁军的不断增设,仁宗时,开封禁军仅为南北方各地就粮禁军之半,即使如此,开封兵力仍比任何一路多得多,也足以内外相制。

    为了应付当时辽国的进攻,还在地方上设立了多种乡兵,如河北、河东和陕西的义勇,河东和陕西的弓箭手,广西的土丁,广东的枪手,江西和福建的枪仗手等。乡兵大都是按户籍编组各地壮丁,也有少数乡兵实行招募。乡兵不算正式军队编制,平时从事生产,仅在参加军事行动时发放钱粮。少数乡兵,如陕西和河东的弓箭手之类,当时也很有名,在作战上十分勇敢。

    土兵为神宗时所设,隶属各地巡检司,弓手原为吏役,隶属各县尉司。神宗时,将弓手由轮差改为雇募后,后朝廷南迁由于兵员不足也将弓手作为一种军队。

    在靖康之难前,当时的大宋还有一种军队叫蕃兵。在陕西、河东路与西夏接壤地区,编组当地的异族壮丁充蕃兵,其编制实际上依其大大小小的部族为单位,很有战斗力。可是随着靖康一役,我大宋北方的国土尽失,这些蕃兵事实上被撤消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说到这里,岳雨的面容上浮起了一种悲戚,显然是想到立志北伐而不得的先祖。

    我看到他的样子,心里虽然也有些感触,但是还是问道:“我大宋的兵员是如何来的?”

    岳雨被我惊醒,连忙道:“岳雨一时感怀,还望殿下原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