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 第二十五章 群英会蒋干中计(二)(2/3)
个消息传到了北京,我带着无数艘大船在塘沽登陆,这无疑让已经乱的一锅粥一样的明朝朝廷乱得更是无以复加了。同时也间接的证实了杨春所言非虚,皇太极和我现在已经是事同水火,我此时在塘沽登陆,用意不言而明,那肯定是也参与了这项阴谋,自认为自己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罪名更是确信无疑。没想到我间接的帮了皇太极,这事皇太极也是惊骇非常,骗局中我的出现不过是为了让这个骗局的可信度更加高一些,可没想带到我真的出现了,皇太极此时不知道是高兴呢,还是忧愁呢,我李开阳一来准没好事。
再说祖大寿眼见之下,吓得手足无措,六神无主的出北京城后又等了三天,见袁崇焕始终没有获释。崇祯派太监向城外的关宁铁骑宣读圣旨,说袁崇焕谋叛,只罪一人,与众将士无涉。这时崇祯皇帝还天真的人为这些士兵还是忠于他这个皇帝的,又或许也知道这些人必须安抚,否则会出大乱子,所以才幼稚的派人来宣旨。总之圣旨是到了,可是结果却让崇祯大跌眼镜,众兵将在城下嚎啕大哭,祖大寿与何可纲惊怒交集,立即带了部队回锦州去,正在兼程南下赴援的关宁主力部队,在途中得悉主帅无罪被捕,北京城中皇帝和百姓都说他们是“汉奸兵”,当然也就掉头而回。
中国历史上甚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但敌军兵临城下而将城防总司令下狱,却是第一次发生。
却说崇祯见祖大寿带领精兵走了,不理北京的防务,这一下可急起来了,忙派了内阁全体大学士与九卿到狱中,要袁崇焕写信招祖大寿回来。袁崇焕也是倔脾气上来再加上心中不服,死活就是不肯写,他对众人说:“皇上如有诏书,要我写信,我当然奉旨。再说,我本来是督师,祖大寿听我命令。现今我是监狱里的犯人,就算写了信,祖大寿也不会重视。”实际上袁崇焕就是想让皇帝低头认错,这如何了得,皇帝是什么,那可是英明神武龙的子孙,是天子,天子会有错么,有错也得错下去啊。
于是可爱而迂腐并且执拗的崇祯始终不肯低头,此时他脑中也闪现出《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一幕,要知道崇祯皇帝自幼就爱看史书,这故事他如何不知道,难道自己也中计了,崇祯皇帝反复不断的问自己,但是皇太极所编造的剧情太过合理了,再加上我无意中的配合,使得这个反间计看不出一点破绽来。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无数次的否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变得坚定起来,也不派人去找袁崇焕召回祖大寿了。
历史上最终袁崇焕还是写了信去召回祖大寿的,那是在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的劝说下才同意的,当时余大成劝袁崇焕说:“你的忠心和大功,天下皆知。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终须以国家为重。”袁崇焕想到了“以国家为重”五字,于是克制了自己的倔强脾气,写了一封极诚恳的信,要祖大寿回兵防守北京。可惜,现在就是袁崇焕想写信也写不了了,因为崇祯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和他的关宁铁骑了。
带着兴奋和不安我带领自己的一万精骑在塘沽登陆,明朝的海防年久失修,根本无法阻挡我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象征性的放了两炮后明军撤离了塘沽,让我轻而易举的登陆成功。登陆成功的我马不停蹄,各派三千骑兵分别攻占已经被八旗占领的永平、遵化一带这样就切断了皇太极的两条重要退路。留守的四千骑兵不断的在天津附近出没,仗着有坚船利炮,我军在沿海可以说肆无忌惮,将各处要隘统统的收归自己的手中,而负责运输的船只,则返回朝鲜继续运送第二波后继部队,只留下火力最猛的十几艘战舰负责协防。
皇太极这阵子也没闲着,八旗于数日前攻克良乡,得到袁崇焕下狱的消息,皇太极大喜,立即自良乡回军,至芦沟桥,击破明副总兵申甫的车营,迫近北京永定门。
说到申甫自是还有一番有趣的故事,这申甫的所谓“车营”,是崇祯在惶急中所做的许多可笑事情之一。申甫本来是个和尚,异想天开的“发明”了许多新式武器,包括独轮火车、兽车、木制西式枪炮等等,自吹效力宏大(这吹牛的本事恐怕和我有的一比,只可惜他只知道吹牛,也不看自己的本钱够不够)。崇祯信以为真,立即升他为副总兵,发钱给他在北京城里招募了数千名市井流氓,成立新式武器的战车部队。大学士成基命去检阅新军,认为决不可用,崇祯不听。皇太极回师攻来时,这个战车部队出城交锋,一触即溃,木制大炮自行爆炸,和尚发明家自此阵亡。
申甫的失败并没有让崇祯皇帝总结教训,其实这时他只要坚守不出,再派人征召各路援军,至少北京可保,因为皇太极根本就没有攻城的重型武器,再说他的那些部队也不足以应付北京这样一座经营了数百年的坚城。
但是崇祯只是一味急躁求战,下旨分设文武两经略。这实在是事权不统一的大错误,大概他以为文武分权,总不能两个经略一起造反,文经略是兵部尚书梁廷栋,武经略是满桂。
满桂身经百战,深知应当持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再说祖大寿眼见之下,吓得手足无措,六神无主的出北京城后又等了三天,见袁崇焕始终没有获释。崇祯派太监向城外的关宁铁骑宣读圣旨,说袁崇焕谋叛,只罪一人,与众将士无涉。这时崇祯皇帝还天真的人为这些士兵还是忠于他这个皇帝的,又或许也知道这些人必须安抚,否则会出大乱子,所以才幼稚的派人来宣旨。总之圣旨是到了,可是结果却让崇祯大跌眼镜,众兵将在城下嚎啕大哭,祖大寿与何可纲惊怒交集,立即带了部队回锦州去,正在兼程南下赴援的关宁主力部队,在途中得悉主帅无罪被捕,北京城中皇帝和百姓都说他们是“汉奸兵”,当然也就掉头而回。
中国历史上甚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但敌军兵临城下而将城防总司令下狱,却是第一次发生。
却说崇祯见祖大寿带领精兵走了,不理北京的防务,这一下可急起来了,忙派了内阁全体大学士与九卿到狱中,要袁崇焕写信招祖大寿回来。袁崇焕也是倔脾气上来再加上心中不服,死活就是不肯写,他对众人说:“皇上如有诏书,要我写信,我当然奉旨。再说,我本来是督师,祖大寿听我命令。现今我是监狱里的犯人,就算写了信,祖大寿也不会重视。”实际上袁崇焕就是想让皇帝低头认错,这如何了得,皇帝是什么,那可是英明神武龙的子孙,是天子,天子会有错么,有错也得错下去啊。
于是可爱而迂腐并且执拗的崇祯始终不肯低头,此时他脑中也闪现出《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一幕,要知道崇祯皇帝自幼就爱看史书,这故事他如何不知道,难道自己也中计了,崇祯皇帝反复不断的问自己,但是皇太极所编造的剧情太过合理了,再加上我无意中的配合,使得这个反间计看不出一点破绽来。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无数次的否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变得坚定起来,也不派人去找袁崇焕召回祖大寿了。
历史上最终袁崇焕还是写了信去召回祖大寿的,那是在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的劝说下才同意的,当时余大成劝袁崇焕说:“你的忠心和大功,天下皆知。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终须以国家为重。”袁崇焕想到了“以国家为重”五字,于是克制了自己的倔强脾气,写了一封极诚恳的信,要祖大寿回兵防守北京。可惜,现在就是袁崇焕想写信也写不了了,因为崇祯皇帝已经不再信任他和他的关宁铁骑了。
带着兴奋和不安我带领自己的一万精骑在塘沽登陆,明朝的海防年久失修,根本无法阻挡我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象征性的放了两炮后明军撤离了塘沽,让我轻而易举的登陆成功。登陆成功的我马不停蹄,各派三千骑兵分别攻占已经被八旗占领的永平、遵化一带这样就切断了皇太极的两条重要退路。留守的四千骑兵不断的在天津附近出没,仗着有坚船利炮,我军在沿海可以说肆无忌惮,将各处要隘统统的收归自己的手中,而负责运输的船只,则返回朝鲜继续运送第二波后继部队,只留下火力最猛的十几艘战舰负责协防。
皇太极这阵子也没闲着,八旗于数日前攻克良乡,得到袁崇焕下狱的消息,皇太极大喜,立即自良乡回军,至芦沟桥,击破明副总兵申甫的车营,迫近北京永定门。
说到申甫自是还有一番有趣的故事,这申甫的所谓“车营”,是崇祯在惶急中所做的许多可笑事情之一。申甫本来是个和尚,异想天开的“发明”了许多新式武器,包括独轮火车、兽车、木制西式枪炮等等,自吹效力宏大(这吹牛的本事恐怕和我有的一比,只可惜他只知道吹牛,也不看自己的本钱够不够)。崇祯信以为真,立即升他为副总兵,发钱给他在北京城里招募了数千名市井流氓,成立新式武器的战车部队。大学士成基命去检阅新军,认为决不可用,崇祯不听。皇太极回师攻来时,这个战车部队出城交锋,一触即溃,木制大炮自行爆炸,和尚发明家自此阵亡。
申甫的失败并没有让崇祯皇帝总结教训,其实这时他只要坚守不出,再派人征召各路援军,至少北京可保,因为皇太极根本就没有攻城的重型武器,再说他的那些部队也不足以应付北京这样一座经营了数百年的坚城。
但是崇祯只是一味急躁求战,下旨分设文武两经略。这实在是事权不统一的大错误,大概他以为文武分权,总不能两个经略一起造反,文经略是兵部尚书梁廷栋,武经略是满桂。
满桂身经百战,深知应当持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