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历史 > 瓷王 > 第二百六十二章技术复原之香灰黄(上)

瓷王 第二百六十二章技术复原之香灰黄(上)(2/3)

    瓷窑。

    林沐风蹲在一堆瓷土边上,用一根树枝轻轻拨拉着。

    “少爷,老孟觉得,我们应该从泥浆的配置入手----香灰黄之所以灰中泛黄,主要是胎质跟釉色的附着上有点文章可做。”

    林沐风点了点头,瞥了王二一眼,“王二,你意如何?”

    王二沉吟了一下,低低道,“先生,我倒是觉得,是不是从釉色地施加入手呢?能不能先上一道灰釉,然后再上一道淡黄釉……”

    林沐风霍然起身,“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这样吧,我们也别在这里空口说白话了,还是动手试验试验吧----老孟。你带人按照你的想法,开始塑胎,尽量将胎质弄得细腻一些。王二,你准备釉料。”

    说干就干,一向是林沐风的习性。跟随林沐风久了。老孟和王二也习惯了这种雷厉风行的作派。

    塑胎拉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对于老孟等人来说是小菜一碟。林沐风相信,香灰黄地技术难点在于胎质和釉面以及釉面下的开片和气泡,而并非是塑胎。

    泥胎已经尽可能地保持了细腻,而且,非常圆润。在泥胎凉制的时候,王二也亲自配置好了三种主要的釉料,一种是灰色,一种是淡黄色,还有一种是透明釉。

    到了黄昏时分。见泥胎凉制差不多了,林沐风从王二手里接过釉料。亲自为花瓶泥胎上釉。施了一边透明釉之后,才施灰色釉,然后等釉面略干,又开始小心翼翼地施加淡黄色地釉。

    为了体现那种灰中泛黄的特质,林沐风采用了深浅施釉法。也就是灰色釉略深、略重,而淡黄釉略浅,这样一层层施加叠加起来。烧制成型后灰中泛黄就很自然了。

    这只是复原香灰黄技术的第一道关口。对融汇了古代瓷艺和现代制瓷理念的林沐风来说,攻克这一道难关,并不算是太难。顶多,他们需要在灰釉和淡黄釉地搭配和协调上。进行无数次地细节调整,就可以试验出一个最佳的施釉方子来。

    通俗地讲,灰色釉该深到什么程度,淡黄釉该浅到什么程度,两种釉色地叠加,谁前谁后,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些都得一一尝试。

    最难的是。怎么样才能让釉下呈现出艺术性的纹理开片和工整细致的气泡来。对此。林沐风也没有成熟的想法,只能嘱咐老孟和王二。不要着急,一遍遍的试验而已。

    其实,在林沐风看来,宋瓷汝窑中这一瓷种的出现,没准也是一种偶然。宋朝的工匠们在制瓷烧制过程中,无意中创造出了这个品种,经过了无数次地尝试才让技术成熟固定下来。

    第二天一整天,林沐风都呆在窑上,跟老孟和王二一道进行着一遍又一遍的施釉试验,也没有急着入窑烧制。肉眼看上去地效果都不能达到最佳,进窑烧制也是白白浪费时间。

    第三天,林沐风将试验的工作交给老孟和王二。让张风带着瓷学上的数十名工匠来到了窑上,亲自考校他们的制瓷基本功。

    瓷窑的空场上,几十个工匠列队整齐,目瞪口呆地打量着窑上的一切。这可是大明最大的瓷窑啊,数座规模庞大地龙窑一字排开,无数的工匠身影来来往往忙忙碌碌,一队又一队的运输队伍进进出出,几乎每隔片刻的功夫,都有几十辆大车地各类瓷器成品和琉璃器具运出瓷窑,运往大明各地。

    林沐风要得就是这种效果,让这些来自大明各地的工匠实地参观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制瓷。

    “你们可随意在窑上参观一下,半个时辰后,到这里集合。”林沐风摆了摆手。

    张风领着一群工匠在窑上转了一圈,回到原地时,林沐风已经派人在场上弄了一大堆配置好的泥浆。

    “你们不是都认为自己制瓷多年,基本功很扎实吗?本官也不难为你们,场上这些泥浆是本官让人配置好的,你们谁能在半个时辰内塑出十二生肖的泥胎来,本官便认可你们。”林沐风沉声道,“开始!”

    不用辅助工具,手工塑胎,是真正的基本功。不过,半个时辰的时间,似乎是有些短了些。

    果然,半个时辰过去了,真正塑胎完成地工匠没有几个,而且,由于行动匆匆,造型非常粗糙。大多数工匠都垂下了头去,只有马户几人有些不服气,小声嘟囔了一句,“塑胎容易,但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大人这是有意为难俺们。”

    林沐风冷笑一声,“马户,你可是不服?”

    马户大着胆子站出来,低低道,“大人,不是俺不服,实在是时间太仓促了一些,再给马户一点时间,俺塑胎没有问题嘞。”

    “时间短?本官看来,不是时间短,而是你们技术太生疏。”林沐风猛然回头喊了一声,“王二!”

    “先生!”王二跑过来,躬身一礼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