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异史 第三十一节 西征(2/7)
等人并肩作战。
面对着这种疯狂攻击,从来没有领教过这种战斗意志的欧洲各君主**队简直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若不是依靠从林清华与郑森那里得到的大量先进武器,他们很可能被彻底赶下海去。“雅利安圣教”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胜利,除了他们那疯狂的信仰与物资的巨大诱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的通讯手段非常先进,至少在当时的欧洲是这样的,这种状况直到中国援助欧洲君主国的新式通讯设备运到欧洲,才发生了些许的改变。
经过数年的连续作战,由于得到了大量战利品和劳力,“雅利安圣教”的虚荣心暂时得到了满足,再加上中国对欧洲的大力援助,尤其是通讯工具和重炮的援助,西欧的战线终于稳定下来,面对那日益坚固的西欧防线,“雅利安圣教”只好暂时停止了对西欧的攻击,他们在分享了胜利果实后,立刻转而向东,向那些在一旁冷眼旁观的东欧国家开战。
紧挨着德意志的波兰首当其冲,面对“雅利安圣教”军队的猛烈而突然的攻击,一盘散沙的波兰仅仅抵抗了三个月就灭亡了,“雅利安圣教”的集中营和劳役营里又多了数百万奴隶。残余的波兰军队被迫向东退却,进入了刚刚被波兰吞并不久的乌克兰境内。
受到这种连锁反应的刺激,整个世界的形势大变。
首先,欧洲的形势发生了更加让人吃惊的变化。反“雅利安圣教”的君主国连吃败仗,而且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这些国家的财政非常紧张,当得知“雅利安圣教”的残忍手段之后,欧洲的大批有钱人纷纷逃出家园,乘坐着大帆船,跨过大洋,或者前往那一片荒芜的北美洲新大陆,或者前往非洲南部,更有一小部分则带着全部财富和家人,来到了那看似一片祥和的亚洲,在由中国、葡萄牙、西班牙三国共管的马六甲一带定居下来,远离了那混乱和恐怖的欧洲。
然而,此时亚洲的某些地方也并不算很太平,南洋土著的反郑森起义仍旧没有被扑灭,南洋群岛的丛林中,到处都可以看见追杀与被追杀者的尸体,也可以听到那仿佛永远也不会停息下来的枪声和爆炸声。虽然马六甲一带并没有受到这种战乱的太多影响,不过,这里的人总还是有些心中惴惴的。
逃往北美洲新大陆的欧洲移民也并没有脱离苦海,由于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的军队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占领这些地方,因此,他们一来到这里,就遇到了君主国征收的苛捐杂税。为了应付国内的战争,欧洲君主国的国君们纷纷想出各种高招,榨尽一切可以榨尽的财富。
唯一幸运的是逃往非洲南部的欧洲富人,因为在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一带,是荷兰人的地盘,虽然也有西班牙与葡萄牙建立的少数城堡,不过,这里真正的主人却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
自从荷兰人的陆军在陆地上连吃败仗之后,他们的议会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可能的暗淡前途,在经过一番秘密的商议与磋商之后,荷兰议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他们决定向他们曾经的盟友日本人学习,举国迁移,远离这块让人恐惧的地方,在那遥远的非洲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在荷兰人有步骤的努力下,当欧洲反“雅利安圣教”联军在莱茵河畔又吃了一个大败仗后,移民到南部非洲的荷兰人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其中又以手艺人和商人居多,除此之外,荷兰人也开始向新大陆大批移民,但其力度与热情远不如非洲。
联军连吃败仗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不仅使得他们仅存的一点儿斗志开始离他们而去,更要命的是,他们成了“雅利安圣教”最好的运输队,林清华与郑森卖给他们的武器被大批大批的送给“雅利安圣教”军队,而那战场之上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大炮就成为了“雅利安圣教”攻克欧洲城堡最为得力的武器。
面对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失利,镇虏军的教官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发现,虽然自己来自遥远的中国,虽然自己是他们最可靠的盟友,可是,当那些肥头大耳、与欧洲君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欧洲将军们一出现在战场上,那么部队失败的命运似乎便已不可逆转,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镇虏军教官所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带着自己身边的欧洲士兵狼狈后撤。
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中,唯一让欧洲君主们感到稍微宽慰一点儿的是,英国国内的形势发生了让他们满意的变化。
在中国武器的武装下,在欧洲君主国的君主们的全力支持下,避难法国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领着一支一万人的、用新式武器武装起来的法国雇佣军,顺利的登陆英国,并与克伦威尔的军队进行了一番殊死较量。
虽然克伦威尔的军队英勇非常,可是面对着那先进的后装枪,和那不断喷出火舌的野战炮,他们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所以,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便是撤退。
撤退之前,已经病入膏肓的克伦威尔下令将伦敦彻底焚毁,随后,他带领着剩余的两万余军队渡过狭窄的爱尔兰海,逃到了爱尔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面对着这种疯狂攻击,从来没有领教过这种战斗意志的欧洲各君主**队简直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若不是依靠从林清华与郑森那里得到的大量先进武器,他们很可能被彻底赶下海去。“雅利安圣教”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胜利,除了他们那疯狂的信仰与物资的巨大诱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的通讯手段非常先进,至少在当时的欧洲是这样的,这种状况直到中国援助欧洲君主国的新式通讯设备运到欧洲,才发生了些许的改变。
经过数年的连续作战,由于得到了大量战利品和劳力,“雅利安圣教”的虚荣心暂时得到了满足,再加上中国对欧洲的大力援助,尤其是通讯工具和重炮的援助,西欧的战线终于稳定下来,面对那日益坚固的西欧防线,“雅利安圣教”只好暂时停止了对西欧的攻击,他们在分享了胜利果实后,立刻转而向东,向那些在一旁冷眼旁观的东欧国家开战。
紧挨着德意志的波兰首当其冲,面对“雅利安圣教”军队的猛烈而突然的攻击,一盘散沙的波兰仅仅抵抗了三个月就灭亡了,“雅利安圣教”的集中营和劳役营里又多了数百万奴隶。残余的波兰军队被迫向东退却,进入了刚刚被波兰吞并不久的乌克兰境内。
受到这种连锁反应的刺激,整个世界的形势大变。
首先,欧洲的形势发生了更加让人吃惊的变化。反“雅利安圣教”的君主国连吃败仗,而且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这些国家的财政非常紧张,当得知“雅利安圣教”的残忍手段之后,欧洲的大批有钱人纷纷逃出家园,乘坐着大帆船,跨过大洋,或者前往那一片荒芜的北美洲新大陆,或者前往非洲南部,更有一小部分则带着全部财富和家人,来到了那看似一片祥和的亚洲,在由中国、葡萄牙、西班牙三国共管的马六甲一带定居下来,远离了那混乱和恐怖的欧洲。
然而,此时亚洲的某些地方也并不算很太平,南洋土著的反郑森起义仍旧没有被扑灭,南洋群岛的丛林中,到处都可以看见追杀与被追杀者的尸体,也可以听到那仿佛永远也不会停息下来的枪声和爆炸声。虽然马六甲一带并没有受到这种战乱的太多影响,不过,这里的人总还是有些心中惴惴的。
逃往北美洲新大陆的欧洲移民也并没有脱离苦海,由于荷兰、英国、法国、西班牙的军队早就开始有意识的占领这些地方,因此,他们一来到这里,就遇到了君主国征收的苛捐杂税。为了应付国内的战争,欧洲君主国的国君们纷纷想出各种高招,榨尽一切可以榨尽的财富。
唯一幸运的是逃往非洲南部的欧洲富人,因为在非洲南部的好望角一带,是荷兰人的地盘,虽然也有西班牙与葡萄牙建立的少数城堡,不过,这里真正的主人却是“海上马车夫”荷兰人。
自从荷兰人的陆军在陆地上连吃败仗之后,他们的议会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可能的暗淡前途,在经过一番秘密的商议与磋商之后,荷兰议会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他们决定向他们曾经的盟友日本人学习,举国迁移,远离这块让人恐惧的地方,在那遥远的非洲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在荷兰人有步骤的努力下,当欧洲反“雅利安圣教”联军在莱茵河畔又吃了一个大败仗后,移民到南部非洲的荷兰人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人,其中又以手艺人和商人居多,除此之外,荷兰人也开始向新大陆大批移民,但其力度与热情远不如非洲。
联军连吃败仗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这不仅使得他们仅存的一点儿斗志开始离他们而去,更要命的是,他们成了“雅利安圣教”最好的运输队,林清华与郑森卖给他们的武器被大批大批的送给“雅利安圣教”军队,而那战场之上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大炮就成为了“雅利安圣教”攻克欧洲城堡最为得力的武器。
面对这种兵败如山倒的失利,镇虏军的教官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发现,虽然自己来自遥远的中国,虽然自己是他们最可靠的盟友,可是,当那些肥头大耳、与欧洲君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欧洲将军们一出现在战场上,那么部队失败的命运似乎便已不可逆转,而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镇虏军教官所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带着自己身边的欧洲士兵狼狈后撤。
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中,唯一让欧洲君主们感到稍微宽慰一点儿的是,英国国内的形势发生了让他们满意的变化。
在中国武器的武装下,在欧洲君主国的君主们的全力支持下,避难法国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领着一支一万人的、用新式武器武装起来的法国雇佣军,顺利的登陆英国,并与克伦威尔的军队进行了一番殊死较量。
虽然克伦威尔的军队英勇非常,可是面对着那先进的后装枪,和那不断喷出火舌的野战炮,他们没有取得任何战果,所以,他们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便是撤退。
撤退之前,已经病入膏肓的克伦威尔下令将伦敦彻底焚毁,随后,他带领着剩余的两万余军队渡过狭窄的爱尔兰海,逃到了爱尔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