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露姑娘 劳动的真谛3 辛苦耕耘才用收获(2/3)
他们的家乡只是花露城西部山区的缩影。大多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多坡少平地,地多田少,相当一些地方属干旱地区,且年降水量少,人们的抗灾能力弱,靠天吃饭。多数乡村散落在大山的沟壑里,位置偏僻、交通闭塞、道路不畅、缺水少电、信息封闭,客观上导致农业经济落后。农业水利设施陈旧、破损,甚至有些地方连简单的水利设施也没有,大部分贫困山区的农业生产以传统的耕作技术、简陋的农用工具借以为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几千年的纯手工劳作方式延续到00年甚至现在,除了脱谷的方式实现了半机械化,打麦、打谷用脚踩式打谷机,其它的都还是古老的手工方式。
农时季节贵如金,环节紧扣不可失。春不种秋无收。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仓。清明谷雨种瓜点豆,立夏的玉米抢种下地,麦黄咧嘴抢入仓。插秧抢在小满时。田间地头插薯忙。正是三秋不如一麦忙。名曰“一收双抢。”五月立夏望小满,按着次序种大田,玉米水稻要多种,争承粮食好收成。春播玉米之后紧接着是抢收田地里的麦子,收割小麦之后赶在“夏子”之前抢种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抢种抢收,所以叫“双抢”。人们说的“抢宝岁月”。但双抢季节是炎热的夏季,“黄汗淌黑汗流”,一天汗湿几次衣服是正常的事。这双抢的火红岁月紧张而激烈,充满艰辛而甜蜜。农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集结在双抢的大旗下,就连八十岁的老人也要抽起剥蒜瓣。人们不经历几次“双抢”是不能算理解衣食父母的生活的。播种玉米--挖窝--挑粪—;收麦-割麦—打麦脱粒;栽插水稻---抢雨-抢水-抢牛……
田间地头大大小小的麦茬堆熰起烟幕袅绕,到处都飘溢着烟熏的淡淡焦味,笼罩着山村双抢的主战场---
雨露姑娘说:“哎呦,说起‘双抢’,这对于我们又要行医又要种地的人家更是困难重重。记得开始懂事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吧,我也开始成为了双抢的预备队员,那时大人干重活,我就是帮着送送茶,或者在母亲做好饭后,去田间叫家人回家吃饭。当然最轻松,也有些无聊的是呆在阴凉的房屋下,间或去晒麦坪赶偷吃麦子的小鸟。再大一点,大人播种玉米挖坑,我就丢种子。挖坑的人叫‘坑儿匠’,可有讲究啦,坑如果是肚脐眼,小了、浅了,清粪一倒在里面——吙,水漫金山了,况且还有干肥,深了出苗是焦黄的,还有行距和窝距也要基本匀称。挖窝是抢种玉米的第一道工序,它必须好而快,如果慢了,挑粪的人打着劳动的号子‘呕吼吼’,嘴里喊着‘坑儿匠’来了!把满满的清粪一担又一担地挑来,把粪桶摆在还没有挖窝的地里,好像要展示卖粪一样。扁担一放,随地而坐。既而大声地唱着: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挑起粪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坡吆。手里拿把种子/开山锄罗/朗罗。不怕太阳辣朗朗扯/光扯/和暴晒吆。地陡坎多罗儿/算个啥罗/朗罗。唱起歌儿朗朗扯/光扯/忙抢播吆。播种了一坡罗儿/又一坡罗/朗罗。这坡去了朗朗扯/光扯/那坡来吆。只要我们罗儿/多播种罗/朗罗。丰衣足食朗朗扯/光扯/心里甜罗。
饮粪的人也融入其中吆喝着:哈哈‘坑儿匠’,今天怎么啦?来了哦,粪都饮到锄头上了——哈哈哈。这抢播在无形中也是劳动竞技的比赛。于是这‘坑儿匠’哎哟——今天丢人现眼了。于是来了狠劲:挥舞银锄,脚板儿跑翻在背上,一锄一坑,一步一飞,风儿轻轻吹,闪闪银锄落,坑儿遍山坡----呵呵还真是抢播场上的挖坑秀哈,丢种子的我跑偏了:窝里的种子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它们守规矩的就待在窝中,捣乱的就跳在坑边,淘气的溜到坑外---呵呵饮粪的发现了:嘿嘿——季节还早吧,种子长脚了哈——哈哈哈——”小英姑娘说:“要是大春抢播,家人最怕我丢种子?”“为什么?嘿嘿是不是种子长脚了哈?”“哈哈,他们怕我把硬币丢在窝里长摇钱树罢——哈哈哈”“哈哈,要是漫山遍野都长出摇钱树,那多好——爸爸妈妈就不用种田了——”“那你帮家里做什么——”“我盖干肥哈,还有当后续部队哈——那就是点豆掩坑哈——”“哈哈,你点豆,一边挖坑一边随手要把豆丢出去。这可不简单啊——”“是啊——别看这扫尾工作,可是最麻烦的——嘿嘿弄得不好可要哭鼻子哟——”“不瞒你们,第一天盖肥,为了追上饮粪的,我拳打脚踢,双手迎战,左一捧,右一把,天上一撮,地上一点---呵呵干脆来个天女散花,大人怎么说?哈哈多的撑死,少的饿死,有的像连天被---满坡都是——哈哈,你还是去掩窝吧(把玉米窝盖好)。于是我跳槽了——到了后勤组。这后勤组,我拿着小锄头,跟着人们。这个组也不容易,人们一边掩窝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