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玄幻 > 金牙海盗 > 李时珍(1518~1593)

金牙海盗 李时珍(1518~1593)(2/3)

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yao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在四处采访中,或在自己的yao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yao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yao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yao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yao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yao。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搞清了yao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190万字,五十二卷,载yao一千八百九十二种,新增yao物三百七十四种,载方一万多个,附图一千多幅,成了我国yao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

    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yao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

    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人。他的祖父、父亲都当

    过医生。父亲李言闻对yao草很有研究,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

    集各种yao草。日子一长,他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他的医yao

    知识渐渐丰富起来。

    但是,在那个日子里,做一个普通医生是被上层社会看不起的。李言闻自己是医生,却

    要李时珍应科举考试。李时珍在父亲督促下,在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

    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别人都替他可惜,李时珍却并不因此失望。他的志愿是做个替百

    姓治病的好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